文章提供:圖文資通組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2395/industry-4.0-oem-transformation-foxconn-technology-group

從傳統代工轉型工業4.0,解構新鴻海帝國的智慧戰略

發佈日期:2019/03/05     消息來源:科技新報

作者 張殿文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05 日

每年鴻海集團歲末晚會都有特別來賓,今年特別年輕:美國退休飛行員親自來台灣現身亮相,證明鴻海最新人力資源布署已經展開。

「川普總統還知道我用退休軍人。」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展示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最新晤談的照片。近1年美國失業率從6%降到2.6%,使得鴻海美國人力招募不如預期,但是投資美國卻沒有停歇,「這是正確、且符合未來經濟走勢的決定!」郭台銘強調。

2018年鴻海營收達新台幣5.29兆元,年成長12.5%,整體集團包含群創、夏普等,營收更高達6.1兆元。面對全球景氣不佳的疑慮,「請大家來鼓勵他一下!」郭台銘特別請這位美國退休軍人起立接受鼓掌,因為美國退休軍人平均28歲,是人生成熟階段,重新投入製造業,象徵鴻海從過去30年建立百萬製造大軍,正從「量變進入質變」。

鴻海集團全球員工超過100萬人,以富士康(Foxconn)做為商標名稱,過去30年來,靠著低廉的勞力為全球大廠提供快速服務,建立起無人可敵的代工帝國,圖為蘋果CEO庫克參觀富士康工廠。圖片來源:AppleInsider

特別是當《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底定,變成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鴻海全球供應鏈同時進行新一輪調整:從墨西哥基地到美國威斯康辛州重新布署,從中國到印度,一邊是全球經濟貿易區主權多邊談判,一邊則是全球企業速度的調整,鴻海把供應鏈縮短,構建美洲和亞洲的出貨模式。

去年11月,鴻海宣布在珠海半導體基地投資90億美元,連接原有山東、南京到深圳,從設計、設備到服務各方面合作。儘管中美大戰針對科技產業智慧財產權聚焦,不利於中國建立自主科技製造能力,但是鴻海卻決定大膽進軍半導體。

鴻海種種布局,資本市場以冷漠回應。去年12月鴻海股價來到7年來最低點,1兆2千億元的市值跌到8千億元,集團其他20多家上市公司有的市值慘跌過半。

同一時間,鴻海最大的客戶蘋果,市值也從1兆美元跌落,一度被微軟和亞馬遜追上。蘋果的股價大幅修正,主要就是智慧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成長瓶頸,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也被華為等品牌超越。2月3日,蘋果公布了2019年的第一次財報,中國市場消退15%。

「中國製造成本上升,蘋果的銷售不振。」瑞銀證券分析師指出,外界緊盯著鴻海裁員或是改變計畫的進度。以中國優質而低廉的人力為全球大廠提供快速的服務,一直是「舊鴻海」過去30年稱霸全球的本錢,但種種不利因素,加上中美貿易戰讓全球景氣不明,雪上加霜,也反映資本市場對於過去鴻海營運模式的看法,已無法應付全球市場的快速動盪。

這卻是郭台銘進軍「新鴻海」的大好時機。

・新製造——工業富聯上市
舊鴻海製造成本以勞力為主,新鴻海則利用大數據和AI,以智力為主。

「我們再怎麼笨,也不會笨到削減研發費用。」郭台銘去年11月底接受美國彭博採訪時表示,鴻海沒有縮減研發,更沒有裁員10萬人計畫,但鴻海每年都在檢討預算,「2019年是更全面、更加提早執行!」郭台銘進一步解釋,鴻海展開「工業互聯網」變革之後,整個組織、很多員工都必須要轉型。

不只鴻海本身,包括夏普、群創等大集團都在「轉型」之列,先全面檢討成本,以應付未來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所需,進一步更成立「工業互聯網學院」,重新培訓許多同事,「特別是非生產線的直接員工,因為數位取代實體,很多人要面臨工作性質與結構移轉!」郭台銘說。

郭台銘在中國深圳富士康30週年廠慶喊出,未來預計要培育出2萬名AI種子人才,5年要投資新台幣100億元在AI應用。簡單來說,過去「舊鴻海」以人力為主,未來「新鴻海」以智力為主。

連工業互聯網本身也在激烈調整。去年6月才在上海A股以「獨角獸」之姿上市的工業富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股價從首日掛牌價人民幣13.77元,大漲44.01%,經歷中美貿易戰陰影,11月股價一度來到人民幣12.34元,跌破發行價。工業富聯董事會也迅速宣布,前富智康董事李軍旗接任董事長,全球工業大數據權威李傑為副董事長。

工業富聯上市還不到半年,立刻強化團隊陣容,鴻海一面轉型,一面因應市場變化。過去30年的「舊鴻海」為中國創匯2,663億美元、占外匯存底8.6%,儘管鴻海還是以全球為市場、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集團,2018年仍是中國出口冠軍,占全年出口額4.2%,但內部結構己經隨全球市場方向調整。

到2018年12月為止,郭台銘共投入新台幣20億元收購自家股票,兩個月總共買進了3萬張,郭台銘看見什麼「投資機會」的方向?

上一次鴻海內部成本結構大調整,是中國執行《勞動合同法》。2010年,當時中國人口紅利走向盡頭,內有員工連續跳樓事件,郭台銘毅然決定大幅調整薪資50%以上,建立新的產業成本標準,也順利運用優質的中國內陸人力,趕工出一支又一支精美的蘋果手機。

這次則是工業互聯網的衝擊,也是製造組裝的「互聯網+」,歐美企業所稱的「工業4.0」。誠如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強調,未來製造業模式將走向C2B(Consumer to Business)模式,也就是顧客直接面對工廠,需求和生產開始對接。阿里巴巴除了自己開始推動「淘工廠」,也參與工業富聯的投資,百度和騰訊,也都是工業富聯第一批的基礎投資人。

未來「新鴻海」的架構,也可以從工業富聯的運作一探究竟。工業富聯主要業務仍是手機,但內部是由60家相關子公司(31家境內、29家境外)所組成,由網路平台串聯起人流、物流、資訊流、金流等,比一般「控股公司」緊實協作、方向一致,製造成本並非以廉價勞力所趨動,而是靠大數據和人工智慧。 在郭台銘眼中,鴻海已不是百萬雄兵,而是生產大數據的航母。從模具到零件的生產,不只是子公司,還整合衛星小廠的力量。過去是製造手機,現在利用工人生產的大數據,完成更少量多樣的服務,所以郭台銘不是用裁員,而是利用AI達成轉型。

・新產品——夏普領飛
夏普擁有技術和通路,百年智財累積,有助鴻海開創供應鏈新地位。

「新鴻海」的第二個動力,是夏普全球「出海口」的建立。與其說鴻海投資美國,不如說夏普領飛,重新建立美洲基地。夏普擁有的技術和通路是品牌重要生命線,鴻海入主後,夏普過去5年投資不足的情況得到改善,財務和研發都注入活水。夏普過去百年科技上的智財累積,更有助鴻海開創供應鏈新地位。

鴻海前進「美國製造」毫不猶豫,美國總統川普(圖)不僅親自出席鴻海威斯康辛州面板廠動土典禮,還稱讚郭台銘是全世界最好的商業領袖之一。

圖片來源:Evan El-Amin via Shutterstock

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品牌市場重要的雙翼,夏普在兩個重要市場都有知名度,美國的投資改為六代線為主,就是配合航太、車用和醫療客戶多種尺寸的規格。業界人士透露,夏普面板雖有韓國和中國競爭,「韓國轉向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美國對中國有戒心,正是夏普大好機會!」

當鴻海廣州增城第十代面板生產基地出現延後裝機,日本理光公司設備營收可能放緩,然而鴻海卻表示,增城基地和鴻海無關,主要是日本堺工廠和郭台銘的「個人投資」,提供全球競爭中所需要的產能和服務;鴻海和夏普則像是並肩做戰的技術和客戶伙伴,經由市場的占有,互相壯大。

2018年10件事,看懂鴻海布局全球大計


・新動力——蘋果未來手機布局
蘋果手機銷量減緩,多樣化出貨反而強化鴻海產能分配能力。

蘋果未來手機布局,是「新鴻海」第3股關鍵動力。儘管從2016年開始,鴻海持續降低蘋果營收的比重,2018年蘋果仍占鴻海營收47%以上。蘋果的前景和鴻海息息相關,全球智慧型手機洗牌,與其說是蘋果手機遭遇瓶頸,不如說是4G應用的飽和,從X系列之後,蘋果除了提高售價外,也開始多樣化布局。 蘋果的多樣化有助鴻海轉型,過去蘋果出貨量要求衝衝衝,讓鴻海喘不過氣,現在多樣化出貨,反而強化鴻海產能的分配能力。

根據蘋果1月分財報,儘管硬體銷售下滑,但其他服務獲利合於預期,華爾街普遍認為,iPhone銷售減緩最糟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今年2月5日,蘋果市值再度超越亞馬遜和微軟,奪回全球市值最高上市企業寶座,只花了3個月時間。更重要的是,未來科技智能霸權的列強鼎足而立,硬體廠商也必須要跟得上服務的變化。

誠如《大數據資本主義》作者所形容,像Google、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都己經是數位霸權,但必須確保市場競爭,市場經濟才能維持下去;「工業數據」也在建構下一步,發展出全新的客戶關係。

這也是新鴻海的任務。郭台銘在2018年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騰訊是做「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馬雲是做「人與事」之間,鴻海則是「人、事、物」的連結,非常複雜。特別是「物與物」的架構在5G物聯網技術飛快發展下,高科技的內部製造生產流程,必須透過調整崗位重新訓練!

鴻海過去以產能和出貨等服務和客戶連結在一起,未來透過8K技術將有更多的「感測」、「偵測」和「預測」相連,製造更多客製化商品。誠如馬雲所勾勒:「以前大家說『中國製造』、『法國製造』,今後人類將是『Made in Internet』,可能設計是美國、製造是德國、組裝在中國,全世界銷售。」
回顧2017年中,前麥格理證券分析師張博凱發表《明日世界的整合者》分析報告,認為鴻海在零組件、機器人加上品牌的綜效下,股價上看200元。此報告一出,市場為之驚豔,現在看來時空如果沒有錯置,只要成為明日世界的「倖存者」,已是大贏家,也符合馬雲對事業經營的另一句名言:「明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都死在今天。」

所以「新鴻海」不只是物聯網的轉型項目,對郭台銘來說更是一場「文化建設」。工業富聯副董事長李傑就解釋,要應用AI,從數據蒐集到假設都要有「好奇心」和「探險心」,觀察數據與方法的試錯,並且再拿別的數據、不斷試錯,再細心找出真正答案,就像偵探一樣。在全球架構和支援下,必須培養員工好奇和探險的新文化。

未來手機發展將隨著AI與遊戲、5G行動通訊與相關應用發展。5G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會是下一次高峰,這個勢頭還會連著智慧家庭、無人汽車、工業IoT(物聯網)、智慧安全方面,進行一波又一波的競爭與淘汰,也是擺脫「舊鴻海」的必經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