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供:圖文資通組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313/google-use-3-way-to-attack-false-message

台灣連年受境外假訊息肆虐,Google「打假」白皮書祭出3招全面防堵不實資訊

發佈日期:2019/08/08     消息來源:數位時代

2019.08.06 by 簡永昌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作為一個現代人,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面?

創市際於7月公布的《台灣網路活動分析報告》指出,今年5月全國共有1,140.3萬位不重複使用者用桌機或筆電上網,平均一人上網時間為1,836.1分鐘,相當於台灣上網者每天至少在桌機或筆電上網約1小時。

觀察透過桌機與筆電上網的習慣,男性及女性網友皆以35-44歲族群貢獻最多瀏覽頁數、投入最高使用時間。圖片來源:創市際

上述研究報告尚未加入手機的使用狀況,可以見得國人每日上網的時間肯定是多於1小時。而長時間置身於網際網路的世界中,爆炸性的資訊量又藏有多少的假訊息、不實資訊?

根據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的解釋,所謂假訊息就是「出於惡意、製造假的、造成危害」的消息。

在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民主多樣性」(V-DEM)發布的研究報告,針對179個國家展開調查,其中「遭受外國假訊息攻擊」的程度,台灣連6年名列第一!與陸委會曾經敘述的狀況-中國恐透過內容農場、假群組、LINE、YouTube等社群媒體平台對我國操作假訊息-不謀而合。

媒體識讀該如何做起?各大平台啟動訊息查證機制
早在上個月22號,通訊軟體LINE看準每日在群組間有高達93億則訊息的傳遞,因此為了擔起社會責任而推動「LINE訊息查證」平台,作為「數位當責計畫」的第一步。(「LINE訊息查證」平台正式上線,聯手4大查核機構打擊假消息)

Google也在今年2月發表了《Google如何打擊不實資訊》白皮書,向使用者分享如何以橫跨Google搜尋、Google新聞、YouTube及Google廣告產品的全面防線,來防堵蓄意散佈的錯誤資訊。

整體而言,Google以3招來打擊假訊息:計入品質指標、反制不肖人士以及為使用者提供更多資訊。

一、 計入品質指標

Google的產品宗旨就是在提供大量資料,來為使用者提供最符合需求的內容。Google會利用「排名演算法」編排資訊,並以此原則對待所有網站和內容創作者用以確保內容的品質以及可信度。

二、 反制不肖人士

由於演算法無法及時判斷時事內容的真實性與否,也無法單獨透過擷取頁面內容來評斷內容創作者的意圖與動機,因此為了確保資訊的真實性,並反制不肖人士欲利用Google散佈不實或錯誤的訊息,Google會利用其開發的系統搭配人工審查來確保這類型濫用行為的可能性能有效降低。

三、 為使用者提供更多資訊

Google認為,要協助使用者掌握所需的訊息並發展出自己的觀點,其關鍵之一就是能讓使用者更容易取得背景資訊和多元看法。

舉例來說,Google新聞中的完整報導功能,能協助使用者瀏覽更多特定新聞週期內非個人化深度報導;又或是在Google搜尋或YouTube知識、資訊等面板上,能針對特定人士提供概要資訊。

新聞計劃出爐,Google助媒體端出優質內容
不僅前述3種方式,Google也體認到許多資訊來自於媒體記者或新聞機構,因此展開與新聞業的密切合作,盼能協助改善網路新聞的商業模式。

舉例來說,Google於2018年推出Google新聞計畫(GNI),目的即為讓新聞業者在數位時代蓬勃發展,在3年內挹注3億美金的計劃下,也撥款2500萬美金作為YouTube的創新補助款,用以支持新聞機構建立永續的影片營運模式。

此外,打擊不實資訊無法單靠一己之力,GNI的計畫裡亦包括尋求外部專家合作的機會。Google積極支援新聞機構製作優質報導取代不實資訊,這方面的範例則有:與Facebook與Twitter等科技與新聞公司,聯手創立「第一稿聯盟(First Draft Coalition)」,以一同克服不實資訊所帶來的挑戰,尤以競選期間的相關問題;並贊助「信任專案(Trust Project)」-專門探討新聞業如何向網路閱聽人展現新聞可信度等。

近期網路上火紅的「合成媒體」,泛指透過AI(人工智慧)產生、效果極為逼真的新型態合成音訊或影片,針對這點,Google也著手與相關領域專家合作,共同研究該如何運用AI偵測合成內容,確保這類型的資訊並非假訊息。(AI換臉的偽造影片到處流竄,識別造假的軍備競賽開打)

在台灣,Google持續與MyGoPen等台灣的事實查核單位合作,同時藉由Google自身的篩選機制多管齊下,希望能有效提升閱聽人的數位素養及媒體識讀,掌握對抗不實訊息的重要關鍵。

 
前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