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供:圖文資通組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7193/coronavirus-triggers-boom-in-payment
發佈日期:2020.04.06 消息來源:數位時代

根據統計,一張紙鈔從發行到被銷毀,平均經過22次轉手,沾染許多細菌與病毒。為了防疫,許多民眾開始優先使用行動支付、電子票證、感應式信用卡,這類「非接觸式」的支付工具。
台灣推廣行動支付多年,據資策會MIC統計,去(2019)年國內行動支付普及率已達6成,疫情有機會成為加速普及率的關鍵推手。
支付業者除了明顯看到用戶數、交易量的成長,《數位時代》也觀察到三個現象。

用戶數、交易額均成長,街口成大黑馬
先從用戶數、交易量看起。
目前用戶最多的LINE Pay觀察,2020年第一季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成長40%,用戶數則是在220萬的基礎上,持續穩定成長中;街口則是大黑馬,去年底還只有162萬用戶,受疫情以及春節行銷活動影響,2月底用戶數一口氣突破200萬,消費額也成長25%;Pi拍錢包則表示,目前會員數近90萬人,今年第一季整體交易筆數,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1.7倍。

現象一:配合「酷碰券」政策,讓全民展開第一次接觸
疫情帶來的第一個趨勢是行動支付業者,成為政府「酷碰券」政策執行平台之一。
行政院規劃疫情緩和後,推出以行動支付為主、搭配敬老卡回饋的「酷碰券」。規則是民眾用行動支付消費可回饋25%,等同打75折,每人每月上限是1,000元,預計先執行三個月,一人最高可以拿到3,000元回饋;若是不會使用手機的長者,可使用敬老卡消費,回饋金在隔月入帳。
但並非所有通路都適用,經濟部表示,電商、外送平台、超市和超商等「疫情受益產業」,會排除適用「酷碰券」。
這項「行動支付限定」的遊戲規則,背後有三大政策巧思。首先:是改變民眾支付習慣,讓平常沒興趣用行動支付的民眾,為拿優惠,有了初次使用動機;第二則是透過優惠,刺激民眾消費;第三,鼓勵商家數位轉型,導入多元支付設備。
LINE Pay觀察到,疫情期間(1-3月)詢問串接系統的店家增加,第一季新增的通路(不分線上線下),有超過3萬個。此外會竭盡所能投入最大資源,傾力支持政府方案,除了活絡因疫情而蕭條的實體市場,也看好疫情過後,支付市場變得更成熟。
街口認為,電支平台的優勢包括實名制、通路廣、用戶數多,能有效幫助政府公平分配補助;Pi拍錢包表示,除了積極配合政府政策,也規劃在疫情期間,給予用戶使用額外的P幣回饋,吸引更多人使用。

現象二:與餐飲業結盟,鼓勵民眾多消費
為避免群聚,外帶、外送需求提升。街口除了針對外帶餐點,給出支付優惠,近期對線下中小型商戶,推出「街口數據行銷(街口券)」功能,透過App定位,商家可以設定「行銷距離」,發送電子優惠券,給附近使用街口App的用戶。
目的有兩個,第一:可以更精準在一定範圍內找到最適合的目標客群;第二:能在疫情期間刺激用戶到店家外帶餐點,減緩來客數下降的危機。
LINE Pay除了本來合作的外送平台foodomo,近日也剛在Uber Eats上線,也正與麥當勞測試系統,預計6月前完成;Pi 拍錢包除了本來合作的有無外送,近日也與商圈及餐廳合作,推出「Pi商店店餐」服務,可以在App上預定外帶餐點+付款。
支付平台與餐飲業者結盟,是希望民眾無論是在購餐、支付上,都盡可能做到零接觸,同時在政府振興方案來臨前,透過優惠先自救,刺激消費意願。

現象三:開放資料(Open Data)趨勢成形
為穩定國內口罩數量,政府在2月推出口罩實名制,開放官方數據API,讓民間業者打造「口罩地圖」應用。
LINE Pay、街口支付已陸續串接API,並將口罩地圖入口新增在頁面中, 也特別標註可以使用自家支付付款的藥局 ,成為開放資料(Open Data)應用的經典案例。
疫情讓行動支付使用量上升,也加速打開了更多商業上的可能,未來支付App不只用來付錢,從目前的趨勢看來,會朝向生活平台的模式邁進,疫情過後,是否真能完全影響民眾的支付習慣,目前還看不出答案,可以確定的是,商家、消費者都開始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