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供:圖文資通組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524/generation-gap
發佈日期:2020.10.07 消息來源:數位時代 #電商 #數位轉型

網路與電商對全球早已帶來巨大改變,只是,在這個最應該、也是最值得非網路業者學習的場合中,許多有影響力的人卻缺席了。
日前我參加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2020年度大會,這是國內網路及電子商務產業最重要的年度聚會,會中除了歷任理事長詹宏志、林之晨、立委王婉諭及業界代表參與外,也邀請iKala執行長程世嘉、Uber Eats台灣總經理李佳穎演講,還有目前最夯的3組Podcast網紅座談,活動非常充實也很圓滿。
TiEA理事長陳建弘特別強調,業者對於新數位商機相當敏銳,政府最重要工作是釐清過時法規,不要讓業者因此綁手綁腳、無法推動業務。他也重申對於數位發展專責部會的「三要一不」訴求,指出新部會應專責於數位經濟健康而長期的發展、營造健全法規環境、首長具跨部會協調與整合的職權,且不應同時作為監理單位,才能為數位經濟成長增添動能。

跨界整合擋不住,年度網路業盛會卻多方缺席
老實說,今年TiEA年會活動辦得很成功,每一個演講者及講題都掌握了知識性、趨勢性或話題性,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覺得收獲滿滿。
但是,活動結束後,我在會場中穿梭,與一些朋友打招呼,卻驚訝地發現,參加年會的人幾乎都是網路同業,完全看不到來自電子業或傳統產業的老闆。在這個最應該、也是最值得非網路業者來學習的場合中,許多有影響力的人卻缺席了。
網路與電商對全球早已帶來巨大改變,對各行各業的衝擊仍不斷加深擴大,許多新商業模式也在持續演變與更新中。只是,當所有人都認為「數位轉型」很重要,企業到了必需轉型升級時,那些最該來學習的人卻沒有出現,讓我感覺很納悶,也很不安。
不是說網路業的人沒有影響力,詹宏志、林之晨都已是擁有發言權的知名人物,現任理事長陳建弘也把巴哈姆特經營得很好。但在這個台灣最重要的網路年度盛會,社會中最有資金實力、最能掌握資源、也最可能遊說或主導產業政策的那群人卻沒有參與,真的有點可惜。
跑新聞我算老鳥了,參與過各種產業公協會的活動,可以舉其他公協會的案例給大家參考。
例如這幾年生技業逐漸壯大,相關公協會活動很多,其中生策會(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不只邀請電子業參與,林百里、童子賢、林憲銘這些電子大佬都出來競選理監事,部分生技業者還因此吃味電子業已經有點「喧賓奪主」。其實更重大的意義是,電子業很清楚未來醫電整合早已擋不住,要儘早參與結盟與布局,而生技業也因此取得更多資源,達到相互拉抬、壯大聲勢的目的。
另外,我也常去台北市電腦公會(TCA),那裡有我最多的老朋友。這幾年TCA做的事情早就沒有限制在電腦產業,從5G、智慧城市、資安、開放資料,到很專業的半導體開源指令集架構(ISA)RISC-V等,這些新的產業類別及應用場景都一個一個被納進來,相關產業聯盟及領袖也都成為TCA的合作夥伴。
電腦產業看似早已退流行,但TCA不定位自己只能做PC的事,角色是愈做愈寬廣。

舊經濟版塊需補進「數位學分」
我認識很多半導體及資訊產業的老闆,他們是台灣社會擁有最多財富與資源的一群人。但老實說,他們專精的領域多只限於自己的產業,與他們談起網路及電商等新趨勢,大部分人理解並不多,若問他們Podcast是什麼?絕大部分人也答不出來。
這種現象也很難責怪他們,世界變得很快,他們不是網路原生族群,每天關心與煩惱的事跟網路也沒有關,不懂是很正常的。
但問題是,我觀察到這幾年台灣的世代差距愈來愈明顯,年輕世代與老一輩人好像活在不同世界中,大家接觸的媒介與信任的意見領袖也大不相同,許多YouTuber的粉絲族群都有數百萬人,年輕人因此建立他們完全不同的觀點,也無法理解為何老一輩人總是如此固執,對社會改變的速度與步伐,顯然是愈來愈沒有耐心。
不管舊世代喜不喜歡,年輕人終究要主導未來,這個世界遲早落到他們手中。年輕人或許不懂舊時代的運作規則,但也因為沒有傳統包袱,讓他們擁有更多創意與衝勁。
老一輩創業家若不主動了解,不認真學習新趨勢,不趕快補上落後的數位學分,又如何領導自己的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台灣又要如何跳脫過去只能賺辛苦代工錢的角色?
延伸閱讀:不轉不行,但你真的懂數位轉型嗎?4步驟拆解企業如何能華麗轉身!
當然,網路產業也應該敞開大門,歡迎大家多多參與。許多年輕人不是常抱怨:台灣新創業者很難募到錢、創新理念一直被打壓?若平常大家各做各的且彼此互不關心,這也難怪溝通缺乏、交集很少,沒有共識與火花產生,當然很難促成雙方合作。TiEA是台灣新創圈中最具指標性的聯盟代表,期待未來協會能夠把這個角色扮演得更好。

延伸閱讀:不轉不行,但你真的懂數位轉型嗎?4步驟拆解企業如何能華麗轉身!
2020.09.14 數位時代 #數位轉型 #數位再造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229/digital-transformation-4-stages
數位轉型這個議題愈來愈火熱,許多企業主都想朝這個方向大步邁進。自從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造成全球性爆發,疫情的變化隨時都能讓實體商業銷售行為產生中斷,實體和網路市場的彼此消長,造成消費族群的轉移,讓重視實體的企業不得不去面對這個問題。不過,雖然新冠肺炎加速了企業必須面對的數位轉型,但又該怎麼做呢?
相信不少企業曾花了大錢開發數位系統,甚至也找了管顧公司規畫轉型方向,但最終還是不如預期功虧一簣,究竟是花錯錢?還是找錯管顧公司規畫錯誤?其實都不是,而是數位轉型是有階段順序,釐清自家公司的問題和順序,方能朝數位轉型前進!
在說明前,先提供企業主們一個觀念,在數位轉型進程中,請依照這個順序的步驟做規畫,這無關資金資本大小,也無關企業人員多寡,更無關你會不會網路操作或資歷深淺,
數位轉型是一個跨界及消費軌跡融合的操作,也是品牌再造和商業價值重組的過程,只有我們深知企業的需求與問題,才能清楚找到對的答案來執行,最後才能自然的轉型成功。
那該如何做呢?以下分為4個階段提供相關說明給需要數位轉型的企業主做為參考:
1. 數位化
在探討數位轉型時,最重要的該屬此一階段,也是企業和部門同仁能否融入數位思維的關鍵,其中尤以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最常混淆。
實體企業在進行跨界和不熟悉的產業時,必須要有賠錢的心理準備,開始數位化操作的重點來自於,累積成功(失敗)的經驗值,方能清楚企業是否需大量投放人力和金錢朝向數位轉型,這部分可先從外部團隊來進行協助,凡企業官網、廣告投放、技術開發、廣告優化和平台合作等項目,都是由此階段開始,而數位化的重點在於,在可承受的傷害及預算下操作,讓外部團隊提供經驗和數據來釐清企業主需要數位轉型的方向。
2. 數位優化
當企業開始嘗試第一階段的數位化後,會逐漸累積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此時加重成功案例,逐漸累加行銷預算和新部門投資,從中摸索出符合企業的數位優化操作,藉由企業內部團隊和外部團隊交叉互補的方式,慢慢將外部操作拉回企業。不過數位操作切勿全部拉回企業做,此階段是釐清專業互補,讓數位化和數位優化萌芽於企業內部中,專業的分工,可使數位轉型更加順暢,拉回企業雖然自主性高,但這會讓你累得半死又可能打回數位化的階段。
3. 數位轉型
當組織內已經有明確的商業模式和團隊進行運作,能夠從數位化中累積數據的價值,並且發展出原有商業模式所沒有的商業價值,轉變成數位科技的組織,這才是真正的數位轉型,轉型並非嘗試數位工具、數位系統建置,轉型是來自於整體的升級或進階,最後形成營運模式就可以思考組織最終的數位再造,這樣企業才是真正的「轉型」。
4. 數位再造
當企業已經華麗轉身數位轉型階段,此時該思考最終的「數位再造」操作,而數位再造才是真正增加營收比例的階段,數位再造是讓品牌重新面對市場消費者的認知符合內部所規畫的,使組織營運模式和數位科技密不可分,變成了數據化、系統化、規模化,重要的新舊部門不排斥,組織內部產生數位思維這最終的階段,就是數位再造。
企業主們,數位轉型不是找個外商或者曾經待過科技產業的專業經理人,或併購數位新創就能改變,數位轉型是一種清楚知道的過程,並累積對於企業有幫助的過程,數位轉型是一種消費軌跡的融合,數位轉型並非架設網站投遞廣告這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