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供:圖文資通組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1428/netflix-google-twitter-big-data
發佈日期:2021.02.20
消息來源:數位時代#AI與大數據#演算法#大數據分析#社交軟體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俗語,在2011年被拍成了科幻片《鐘點站》。電影構築的未來世界中,「時間」完全等同於金錢,仰賴辛苦的工作賺取「時間」,再用「時間」進行買賣交易。
只會出現在電影的科幻概念,卻以另一種形式成為現實——我們的注意力和時間,暗地裡被兜售給廣告商賺取金錢。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螢幕那端藏著太多見不得人的謎團。
 有多少次看到廣告、推播時,你會覺得手機正在監視著自己的生活?
私底下悄悄地關注某人,卻還是會收到他∕她的動態。親朋好友的生日總有即時的提醒,說不定還會有禮物推薦。這背後的一切秘密,都在Netflix去年9月9日上映的《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以下簡稱《智能社會》)這部高分紀錄片中得到揭曉。
雖然被定義為紀錄片,看完這部電影卻讓人忍不住驚嘆,紀錄片還可以這樣拍!
既有科幻感十足的虛構畫面,又有貼合主軸的改編故事,還有借鑒劇情片的精彩剪輯。看了App圖示後戳進去的這一段,不正是《噩夢輓歌》對毒癮的描繪嗎?
電影中時不時還會來個打臉環節——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剛聲稱「人工智慧可以解決問題」,《WeaponsofMathDestruction》的作者CathyO'Neil博士立刻現身,有理有據地解釋「這是騙人的」。
觀影後受到吸引的觀眾不在少數,在推特上搜尋片名,就會看到一堆「你一定要看」、「你一定要看」、「你一定要看」……分享的熱情絲毫不亞於狂熱信徒。
「這部電影的解釋遠遠超出了從Google搜尋最佳沙發後,為何下一分鐘就會在
Facebook訊息推播中看到沙發廣告的這個問題。」——爛番茄上美聯社馬克.肯尼迪的熱門評論。閱讀完接下來的各種揭密,你也許可以成為另一位CathyO'Neil博士,能夠戳穿科技大佬們的謊言。

Netflix出高招!揭密科技巨頭如何蠶食注意力
《智能社會》請來許多業界的核心人物,曾分別服務過Facebook、Instagram、Google、YouTube、蘋果、推特、Pinterest等等。若主演欄上只能填寫一位,那必定是前Google設計倫理學家、人道技術中心的創辦人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Harris)。
若要提到特里斯坦與Netflix的「過節」,就必須回到特里斯坦在2017年的TED上所發表的演說《科技公司如何控制你的注意力》,將Netflix作為抨擊對象,還引用Netflix執行長ReedHastings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最大的對手是Facebook、YouTube和睡眠」。
不少人誤以為Netflix的競爭對手是網路媒體,但事實上,在它的競爭對手名單上有著會瓜分人類注意力的所有事物。
科技公司之間的競爭,特里斯坦也給出了簡單的例子——YouTube增加自動播放下部影片的功能,來提升用戶的停留時間;Netflix緊跟其後,添加自動播放下一集的功能;Facebook發現後也開始自動播放推播中的所有影片,連用戶按下播放鍵的片刻也要全數扼殺。
看似簡單的功能設計,背後卻有著一門不簡單的學問——「勸服科技」,名正言順地用技術結合心理學,去左右人們的想法。特里斯坦恰好是這方面的天才,他在Google工作的期間也負責這個項目。
用戶不停刷LINE、Instagram、淘寶的動作,因為「對方正在輸入……」便在對話框內等待的行為,收到照片被圈粉、在聊天群室裡被標記後進入互動環節等等,都是由工程師精心設計的,用來搶奪用戶花在自家產品上的時間。
Netflix深知自己也是被抨擊的對象,卻不斷揭露背後的祕密。先於2019年拍攝《隱私大盜》,根據Facebook干擾川普大選、脫歐投票等政治活動進行揭密,接著於2020年上架這部《智能社會》,賺取無數觀眾的94分鐘。
由科技公司主導、科技專家坐鎮的《智能社會》,在說服力和可信度上,給予觀眾一顆定心丸。

石油被擠到第二名!世界上最值錢的是大數據
特里斯坦在TED演講的第一段敘述相當重要——他將螢幕那端視為控制室,裡面有一群人在工作,並如何決定用戶的思想和情感。《智能社會》將這個想像中的房間,透過電影呈現出來。
在科技大咖解說的同時,電影還虛構了一個受困於「智能陷阱」的家庭。其中名叫「本」的男孩仍是一位學生,卻已是Facebook的重度上癮者。他在螢幕那端,被工程師塑造出一個宛如巫毒娃娃的模型。
觀看什麼、觀看時間以及瀏覽速度,都會作為數據被記錄下來,藉此打造出更加精準的模型。模型越精確,預判能力也會更優秀,如同腹中蛔蟲那般的懂你。
人們偶爾會抱怨親近的人不懂自己,但反過來思考,為什麼這些平台可以這麼懂我們?答案很簡單,讀懂用戶的心思就可以讓它們賺錢。
「最有錢的就是技術公司——Google、Facebook、蘋果、亞馬遜等等。這些公司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勢力的公司,是因為大數據在價值上已超越石油。大數據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產。這些公司很值錢,因為他們在剝削人們的資產。」——前劍橋分析的商業發展總監BrittanyKaiser
Brittany曾經為參議員寫下一個用來質詢馬克.祖克柏的問題:「Facebook的收益,有多少是來自將用戶的個人數據貨幣化?」一旁的朋友驚呼:「全都是!」
每到年末、年初時,來自社群平台的年度報告不就是最明顯的證據嗎?
許多技術公司都會有三個主要的目標:
1.參與度目標:增加用戶的使用率,讓你一直滑動螢幕。
2.增長目標:讓用戶不斷回頭,盡可能地多次邀請朋友,再讓朋友邀請更多的人。
3.廣告目標:確保一切都按照預期去發展,科技公司會盡可能從廣告上掙錢。
「每一個目標都由演算法驅動。演算法的作用是找出要為用戶展示什麼,並讓數據上漲。」——特里斯坦.哈里斯

影片在個性化訂製的世界中被摧毀
擁有許多大數據並將用戶的性格剖析完畢,能夠預測用戶的行為,但又該如何換取商業價值?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個性化訂製。
個性化訂製表面上看起來是個褒義詞,像訂製衣服一樣,量身訂做一個專屬於用戶的內容頁面,根據用戶的性格、喜好以及當下的需求,推播不同的訊息。
維基百科就是一個反向的例子。當用戶打開維基百科的網頁,和別人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所以,這是網路上少有、統一共享的東西。
「想像一下,若維基百科說:『要給每一個人不同的個性化定義,有人付錢讓我們這樣做。」維基百科就會監視你,並計算『該做些什麼,才能代表一些商業利益讓這個人產生改變?』,接著改變整個詞條。然而,在Facebook的頁面上、YouTube的推播,就是這樣運行的。」——《立刻刪除社交媒體的十個觀點》作者賈倫.拉尼爾(JaronLanier)

「即便是兩個非常親近的朋友,有著完全相同的朋友圈,他們會認為『在臉書新的推播上,會看到完全相同的訊息』。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會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這是基於演算法的計算,對每一個人而言,最完美的呈現。」——特里斯坦.哈里斯
反覆升級之後,為每個人呈現最完美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會認同你;在推播消息中,每個人都跟你極其相似。促使你認同的完美世界,接著在你放鬆警惕的時候,反過來影響你,進而實現它的商業目標與價值。
與訂製服飾不一樣的是,我們只是沒有花錢的用戶,而廣告商或政客紛紛掏出錢來,他們才是真正的客戶。事實上,客戶才是社群媒體的「上帝」。
在電影虛構的小家庭裡,母親想讓孩子們擺脫手機沉癮的狀態,卻屢次失敗。
女孩艾拉砸碎鎖住手機的玻璃罐,拿到房間裡面自拍、修圖、等待讚數。讚數太少便再次重拍、修圖、發布。漸漸地,她開始無法接受自己真實的模樣。
「社群平台在製作點讚按鈕時,原先的動機是『用戶可以在世界上傳播積極和愛嗎?』時序快轉至當下,青少年卻會因為沒有得到足夠多的讚數而抑鬱。這個想法導致了政治的兩極化,這是最初完全無法想像的。」——前Facebook、Google工程師、Asana聯合創辦人JustinRosenstein
男孩本在放下手機的三天後,重新沉迷於社群網路之中。隨後,他還被推播的陰謀論訊息所影響,因為人工智慧會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不惜傳播假新聞、假消息。
這個故事的結束方式也頗具深意。螢幕那端的控制室被銷毀了,「巫毒娃娃」被釋放並回到真實的狀態裡。
這不免讓人聯想起電影《楚門的世界》,從出生便活在「直播」中的楚門,終於走出了「片場」的虛構世界。或許,與其對未來的人工智慧感到擔憂,倒不如先解決現今存在的人工智慧問題,也就是那些爭奪注意力的新聞傳播。
「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解決其他問題的關鍵所在。追根究柢,人們一生中共同擁有的便是注意力和時間,而時間能被自己充分利用嗎?」——特里斯坦.哈里斯
在電影中,這些科技大咖也會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搖頭、嘆氣,不過他們也有針對個人給予一些實用的小建議:
•關閉通知或減少不必要的通知,卸載不必要且浪費時間的App。
•使用瀏覽器擴充功能來阻止推薦,不接受YouTube等平台的推薦影片。
•吸收具有不同觀點的訊息來源,關注與自己有著不同觀點的人。
•在分享、按讚或評論之前,先查核訊息的真實性。
•為自己以及孩子規劃智慧型裝置的使用時間。
多虧了這群勇敢發聲的工程師們,他們親手搭建出讓群眾上癮的數據世界,也承擔起自身的責任,走到世人面前,讓大眾都成為知情者。只有知曉問題,才能在不久後的未來走出困境。

前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