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提供︰綜合企劃組

文章來源︰https://www.swissinfo.ch/chi/business/瑞士童書發展史_乘載社會百年轉變歷程的童書-代代相傳的瑞士精神/44397462

瑞士童書發展史

乘載社會百年轉變歷程的童書,代代相傳的瑞士精神

2018年09月18日  來源:瑞士資訊swissinfo.ch

 

▲蘇黎世的國家博物館正在展出適合全家大小參觀的展覽《瑞士童書發展史》。(作者 提供)

2018-09-18   作者: 方常均

自1900年起,瑞士的圖書世界開始了一連串的童書發展史,這與兩次世界大戰息息相關。這一百多年來的童書裡記載了瑞士一整個世紀的社會演變,這些童書在瑞士不只是兒童讀物,其中更有深層的教育內涵。

目前,位於蘇黎世的國家博物館正在展出適合全家大小參觀的展覽「瑞士童書發展史」(德)外部链接,沒有年齡限制,老少皆能從中獲得樂趣。

從配角升格為主角的廣告代言人

回望100年前的瑞士,當時多數人民還生活在貧困之中。在物資缺乏的時代,再加上兩次大戰帶來的衝擊,溫飽已經是生活中最急迫的事,更遑論為孩子購買童書。當時有幾家瑞士大型食品公司,如:美極(Maggi)、雀巢(Nestlé)就利用此現象,開始在商品包裝上設計符合孩子喜好的附加產物,像是代言產品的卡通人物、貼紙簿、圖卡⋯⋯等等,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在那個窮困的年代,這些小圖像是孩子們難得的娛樂,也成為爭相收藏的玩物。在兩次大戰期間,雀巢和巧克力商聯手為小朋友設計的貼紙簿,便是當時相當受歡迎的商品。

這個商業創新卻意外地點起了圖像與童書創作的火花,成為了瑞士童書發展的濫觴。隨著時移勢易,不只是產品本身,就連代言人物都培養出了忠實顧客,也意外地創造了新市場。

顏色與形狀結合成為符號,在流動的圖像裡傳達訊息,成為一個沒有國界劃分的無聲語言,儘管無聲卻能觸動孩童的心。這些代言人就是圖像符號成功的例證,他們在有了足夠的知名度與粉絲後,也成為了日後童書的主人翁,童書因此有了現成的市場,還極為暢銷。

尤其二戰結束後,經濟消費力日漸回穩,瑞士本土童書在既有市場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打下了極好的本土童書基礎,改變了原本從德國進口童書的態勢。

最著名的童書人物葛洛比(Globi),就是一家百貨公司在1932年發展出來的廣告人物,百貨公司將瑞士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物與這隻穿紅黑格子褲的藍鳥結合,在每個月出刊的百貨公司月刊中連載葛洛比童話故事,吸引了無數孩子們的目光。1935年第一本葛洛比童話問世,一舉成功地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

百年前童書創造女性就業新機會

童書市場成功的背後,同時帶動了專業繪圖人員數的增長,市場穩定、專業投入是瑞士童書繼續向前邁進的兩大主因。市場擴大後連帶創造的就業機會,也讓百年前工作機會不多的婦女們有了新的就業可能;這時期就出現了幾位相當著名的瑞士童書女繪者以及童書女作家。

1858年出生於瑞士伯爾尼的麗莎﹒偉格(Lisa Wenger)是瑞士近代最有名的女作家之一,由她親自構思內容並手繪創作的童書《Joggeli söll ga Birli schüttle》就是瑞士童書市場上的百年經典,說的是一個農場小男孩的故事。這本書以輕鬆逗趣的方式描寫出百年前的童工現象,刻劃了農業時代孩童作為生產力,在農場上的工作與生活。

1908年這本書問世後,受到孩童們極大的歡迎,偉格女士繼續以瑞士高山上的冬季狂歡節作為題材,創作了其他童書。值得紀錄的是,偉格女士的童書皆是以瑞士德語寫成,並且以 300 x 105 mm的格式印製。就算時至今日,這些百年老童書仍然遵從古法,並未改變大小、形狀,依舊是獨樹一格的長形童書,可以說是,忠於原創、始終如一、一版再版。

1897年生於蘇黎世的繪畫家碧塔﹒塔波勒(Berta Tappolet)也是一位知名的童書女畫家。早年學習織品設計的她,將織品創作技術用於繪畫上,並將瑞士本土的鄉野故事、傳說、童話和詩歌與圖像結合後集結出版。

她的創作中有一本絕版童書《燈塔》 (Der Leuchtturm)正是描寫上個世紀瑞士窮困的義大利語區,必須出國做建築工人的父親,跟年紀較大的女兒一起前往富有的鄰國尋找工作的鄉野傳說。

故事中的女孩已經到了會幫忙家務的年紀,父親帶著她到處做建築工求生存,她則為父親燒飯洗衣,如此一來就能省下更多的錢寄回老家。父親在一個正在興建港口的城市找到工作,兩人在異鄉相依為命。

透過塔波勒女士的圖畫與文字,這個女孩的刻苦生活多了冒險與新奇,她的創作也同時記錄了百年前瑞士向鄰國輸出勞動力的真實故事——即便是童書也紀錄了某個年代的歷史。

攝影技術逐漸成熟後,瑞士法語區的童書女作家蘇西﹒皮勒(Suzi Pilet),以布偶作為故事主人翁、設計情境,使用在小型攝影棚拍攝的手法,以黑白照片取代圖畫,創造了富有詩意、跨越時空的童書。

在戰後經濟尚未復甦的時代,皮勒女士與女作家艾蕾西﹒派瑞(Alexis Peiry)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大膽地開設了自己的出版社,一人寫作、一人攝影,按照自己的理念出版童書作品。

在女權不彰的時代,前衛的她們是當代女性的創業楷模。1958年瑞士女性勞動展覽中,特別介紹了這些女作家、畫家、插畫家與藝術家,她們投入童書的創作也開啟了女性就業的其他可能。

圖像作為素材的國家精神教育

兩次大戰期間,瑞士童書的內容也不免受到時代壓力,成為當時為孩童建立國家意識的方法之一。一次大戰結束後的1918年,在瑞士出版的一本名為《這就是戰爭》 (So ist der Krieg)(德)外部链接的童書,書中帶入了導致戰爭的原因以及戰爭造成的災難,從不同面向說明戰爭帶來的破壞與影響。書末更明確地提到瑞士作為中立國的思想:「避免戰爭是明智的,和平為上」。

同一時代也有其他童書描寫軍隊保衛國家的英勇、民防重要性與國家意識⋯⋯等。在動盪的年代,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明白外界發生的事,許多對國家的想法也因此萌芽。1930到1950年代之間,具有國家意象的繪本相當受歡迎。一本薄薄的童書,甚至只有黑白兩色,卻乘載了社會、歷史、鄉土與語言,何謂國家、何謂瑞士,都透過了故事傳達給孩子們。

無國界、年齡限制的圖像資訊傳遞

自古以來就以圖像傳頌歷史,歐洲教堂內的壁畫、彩繪玻璃就是這樣的功能。在攝影技術與設備尚未普及的19世紀之前,透過在實體物品上繪畫以傳播消息的效果更是顯著。在童書市場擴大後,多樣圖書的出版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更是明顯,以圖像作為教育材料也益加普及。

因此繪製童書的畫家們有了新的工作,他們受聘於教育單位,將教學內容以圖像表達,傳遞了當時的教育思想。在當時瑞士教師協會(Lehrerverein)的委託下,1935年代著名的瑞士插畫家奧意根﹒賀同(Eugen Hartung)就繪製了大量的教育型掛畫與壁畫。

在國家博物館的展覽中,一幅行車交通圖闡釋了有秩序的城市生活、交通順暢的模樣,大家遵守交通號誌過馬路、電車有行車優先權⋯⋯等等,不需要任何一個文字,透過一幅色彩鮮豔的圖像就能傳達交通安全人人有責的訊息。重新在博物館中欣賞這些畫作,可以想見瑞士人是如何一代一代地教孩子遵守秩序、遵守法律。

不只是教育界更加廣泛地運用圖畫傳達訊息,商業上的使用也未曾間斷過,一再地透過廣告看板與商標設計⋯⋯等等,應用圖像符號傳播資訊。1946年畫家賀根(Eugen Hartung)為美極公司(Maggi)所繪製的童謠歌本,收錄了瑞士孩童耳熟能詳的歌曲,加上受孩童喜愛的圖片,圖文並茂的歌本創下了50萬本的銷售佳績。小國小民的瑞士,孩童們閱讀本土創作的書籍也成就了一個成熟的市場。

1960年代後,瑞士童書出口市場也擴大了,不管美洲或亞洲國家都有瑞士童書的譯本,向國際社會傳遞了更多瑞士印象。

1900年至1967年這段期間,是瑞士圖畫書籍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僅管這是以孩童為主的市場,但詳實地記載了兩次大戰期間瑞士整體社會的變化,也扭轉了瑞士長久以來大量從德國進口的閱讀市場,而開始了國家本體的兒童文學創作,繪畫與文學創作的水準亦隨之向上提升。

來參觀這個展覽的民眾,除了有孩子的家庭外,也吸引許多老一輩的瑞士人,這些老故事裡描繪著無數國民的回憶並蘊藏著代代相傳的瑞士精神。

瑞士資訊swissinfo.ch

前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