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提供︰綜合企劃組

文章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889/3834368

員全扭轉黑手命運 小零件打進蘋果鏈

2019年05月25日  來源:經濟日報

2019-05-25 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臺北報導

經濟日報每周日推出「隱形冠軍」系列報導,介紹台灣成功中小企業的發展故事,這些企業大家未必熟悉,但他們正在譜寫一頁傳奇,或許將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在全球發光發亮的台積電。

 

員全公司總裁劉兩全(右)與總經理高輝成 記者蘇健忠/攝影

員全專攻精密雙料雙色射出製品,2012年更以整合塑膠膜內印刷(IMD)及軟質射出成型技術,獲工業局入選為潛力中堅企業,雖然公司只是隱身於林口工業區的一家中小企業,但在美國電動車特斯拉(Tesla)上的一個小零件,到飛上天的經國號戰機(IDF)座艙罩上的小螺絲,都可以看到員全的產品。

員全成立於1989年,今年正好滿30年,談起當初創業歷程,員全總裁劉兩全笑嘲自己註定苦命當老闆。他從小就在台北市承德路、赤峰街,俗稱「打鐵」街一帶長大;其次,他是成大機械系畢業,註定要做「黑手」,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鼻涕倒流,導致他說話時常卡卡,到大公司上班,老闆不喜歡,只好自己創業。

劉兩全曾在東元電機、飛歌電子服務,飛歌當時是台灣很重要的電子大廠,也是退出聯合國之後美商還續留在台的重大投資,當時劉兩全擔任模具工程師、現任員全總經理高輝成則是工業工程師,兩位當年建中、成大同窗,多年後又成為工作夥伴。

 

員全公司產品

飛歌電子是當時台灣第一家塑膠射出的公司,高輝成回憶,因為在飛歌工作,學到模具及射出成型技術、以及大量製造生產的管理經驗。

劉兩全說,他畢業時正好搭上台灣經濟發展的熱潮,外商徵才積極,東元、光陽、聲寶等本土大企業也開始聘用大學生,事多於人,「一年甚至可以換五個頭路(工作)」。

因為台灣工業崛起,外商大舉來台投資,劉兩全及高輝成成為第一批種子,汲取外商的技術及管理經驗。不過創業之初,劉兩全認為,自己念的是機械,創業應該要做自己較熟悉的機械相關應用,因此一開始是做油壓機。

回想起創業的第一個十年,劉兩全說,幾乎都在跑三點半「軋錢」中度過,當時員全除生產油壓機,也做塑膠機台,一位朋友問他,「既然有塑膠的技術,為何不做塑膠射出?」賣機器售後還需要維修,但買機器做塑膠射出,購料進來後,就像是印鈔機般。朋友的提點讓劉兩全因此覺悟,轉型投入塑膠射出。

高輝成說,模具射出一般有單色及雙色成型兩種,當時電話按鍵很多都是雙色,但台灣沒有生產雙色製程,都是由加拿大進口。劉兩全決定從德國引進機台,投入雙色成型,並和台南一家供應商合作開發雙色成型機,這也是員全由小公司壯大的關鍵。當時員全生產的雙色按鍵,間接出貨全球最大電話機廠商AT&T,引領員全營運穩健邁向高峰。

高輝成說,由於業績迅速壯大,兩個顏色已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員全進一步開發膜內印刷(IMD)技術,直接把顏色印在其中,因為Film是透明,把多種顏色印在其中,怎麼刮都不會掉。

經濟日報提供

進入第二個十年,員全從電腦、電話雙色按鍵,轉型以結合塑膠膜內印刷(IMD)、製程及軟質射出成型包覆,做成具防水、耐撞功能的保護殼,應用於手工具、電動工具握把,並切入美國美工刀大廠STANLEY供應鏈。

高輝成形容,第一個十年專注於雙色射出、第二個十年就是雙料雙色射出,「軟硬兼施」。

當時因電競筆電上蓋流行IMD技術,劉兩全回憶,當時IMD技術瘋狂兩、三年,但因投入成本高、良率低,做不出來;在高峰時,台灣一度有20多廠商做,現在只剩下二、三家,員全是少數存活下來的公司。劉兩全說:「因為我們不像別人一直衝量,你接愈多單子,可能虧愈多,我們當時選擇走利基型路線,少量多樣化如醫療器材等,量不多,但利潤相對比較好。」

若是純做IMD,很可能會虧本。因此員全進一步將IMD整合「軟硬兼施」的雙料射出技術,讓員全在2012年成為工業局推薦為中堅企業的關鍵之一,全球有些公司專攻IMD、有些專注於雙料,員全則可以整合兩種技術。

也因為這項技術,讓員全在當年一舉拿到iPhone 4的防水保護殼大單,間接切入蘋果周邊附件供應鏈,至今員全還供應蘋果筆電零組件。

前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