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提供︰綜合企劃組

文章來源︰https://turnnewsapp.com/tw/wangwang/124272.html

全球創新引擎 德國學者布朗嘉看好台灣

2019年08月29日  來源:旺視界

2019-08-29・中時-專題報導

 

一頭捲髮的布朗嘉(見圖,劉宗龍攝)對台灣有特別的感情,2010年在台灣設立EPEA台灣分公司,並和環保署、工研院合作成立台灣搖籃到搖籃策略聯盟,目前有逾百家會員,輔導企業從源頭設計無毒、完全循環利用的產品。

暢銷書《從搖籃到搖籃》作者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接受《中國時報》獨家專訪時指出,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製造垃圾的物種,應從源頭開始做最佳設計,對生態做出正面貢獻,生產健康可自然分解或可回收的產品,讓生物、工業循環生生不息。他建議,台灣可將塑膠材料單一化,有利升級回收(upcycling)再利用。

 

布朗嘉為德國呂內堡大學化學教授,年輕時是激進生態行動主義者,為德國綠黨創辦人之一。他曾把自己綁在煙囪上,抗議化學工廠排放汙染物;也曾在北海游泳,抗議漁船濫捕。1987年成立「鼓勵環境保護協會」(EPEA),開始和企業合作,研究兼顧經濟發展、商業利益和生態平衡的工商設計方案。布朗嘉和麥唐諾於2007年獲頒《時代雜誌》環保英雄。

看好台灣創新潛力
布朗嘉日前訪台,並接受《中國時報》專訪,以下為訪談摘要。

問:請談談台灣發展「搖籃到搖籃」新商業模式的機會?

答:我喜歡台灣,世界上很少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一樣,結合東西、南北等不同文化的智慧。台灣人口約2300萬,可以自己決定發展什麼樣的創新模式。如果要找一個地方很快做出改變,那就是台灣,可發展為全球創新引擎。其次,台灣是自由民主的社會,這是發展創新非常重要的條件。此外,台灣在科技上扮演領導者角色。這些因素都有助推動創新,我看好台灣的潛力。

問:台灣正在發展循環經濟,請分享您的觀察。

答:在西方,我們反省自己對環境帶來破壞,因此要大家儘量減少破壞,但這是不夠的,如果你只是減少破壞,你把錯誤的事做得很完美,犯下完美錯誤。以桌上的糖果為例,廠商把每顆糖果用精美輕巧塑膠紙包裝起來,這樣做雖可以節省包裝紙用料成本,但這是錯誤的設計,這些包裝紙太輕,很難回收再利用,我們把這樣的設計做得很完美,就成了完美的錯誤。

以瓶裝水為例,台灣是全球第一個發明把瓶裝水的塑膠蓋與瓶子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設計有助於瓶蓋連著瓶子一起回收,但是,廠商製造時,瓶蓋和瓶子分屬不同的塑膠材料,仍不易回收再利用。

只減少破壞 不會變好
問:請進一步說明搖籃到搖籃的願景。

答: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製造垃圾的物種。我們為何不直接變成自然的一部分?我不談如何降低碳足跡,而是創造對自然界好的足跡。我們要轉變思考模式,例如,各界宣導減塑,少用一點塑膠袋,但我認為這是不夠的,為何不從源頭開始就做出好的設計,生產可以回收或自然分解的袋子。

以電視、洗衣機或手機為例,你需要的是服務,不一定要擁有這些機器,因此可以採租賃方式,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消費者只要付出少許的租金,就能獲得企業提供最好的機器與服務品質

問:《搖籃到搖籃》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

答: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向大自然學習。我走訪多個國家約80個部落,深入了解部落的生活如何與自然融合在一起。例如,巴西的雅諾馬馬部落把人死後火化,骨灰放在家裡起居室,族人用餐時,習慣把祖先的骨灰灑一點在湯裡,這樣可以增加礦物質的攝取,讓骨骼變得強壯。他們相信,這樣可以從祖先那兒獲得加持,讓

身體變得更強健。這就是生物循環的概念,可以稱為靈魂的升級回收。

複雜塑料 讓回收困難
問:您提到台灣包裝用的塑膠材料有60種,這麼多種塑膠材料使得回收非常複雜,該如何改善?

答:為何要使用高達60種塑膠材料呢?這麼多種複雜的塑膠材料,使得回收很困難,也難以再利用。為何不集中為單一塑膠材料?政府可以在規格方面做統一規範。我相信台灣可以做創新基地,這是最好的機會,台灣可以將塑膠材料統一,以利回收再利用。廠商可以使用高品質的塑膠材料,而非最便宜低品質的材料,從源頭做出好設計。例如,先前提到瓶裝水的瓶蓋和瓶子,可以使用單一塑膠材料,那麼回收就很方便,也容易再利用。這是台灣的機會。

(中國時報/謝錦芳)

 


市售瓶裝水的瓶蓋與瓶子屬不同塑膠材料,不易回收再利用,德國學者布朗嘉建議,最好整合為單一材料。(本報資料照片)

友善人體和環境

健康印刷 帶動新一波產業升級
數位經濟蓬勃發展下,全球用紙每年仍然成長1.5%。德國呂內堡大學教授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指出,紙類印刷品殘留油墨,回收再製必須添加許多化學藥劑,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很大;如果從源頭就採用健康油墨印刷,製成適合回收的紙製品,使用後不必添加有害化學品即可脫墨回收,友善人體和環境,可形成正向循環,並帶動新一波產業升級.

近年各國推動減塑,相對使得紙張的需求增加。EPEA的研究指出,許多劣質印刷油墨含有毒、可致癌的化學成分,根本無法回收,每年由於殘留油墨或遭汙染被丟棄的紙類印刷品,材料價質高達162億美元。回收紙做成的紙盒若用於盛裝食物,很容易汙染食物;回收紙若遭汙染,再製成衛生紙,亦危害人體皮膚.

紙類是使用最多資源的產業之一,但不能胡亂回收。布朗嘉指出,回收有毒油墨印刷品,是不良的循環經濟,對人與環境的健康都有害。他發起「健康印刷聯盟」,從源頭設計加以改變,使用經搖籃到搖籃認證的健康油墨來印刷,可用於印刷報紙、雜誌、書籍、賀卡等,這類健康印刷品可回收再利用,也可自然分解,不會危害人體和環境,目前歐洲已有多家企業採用,也值得台灣印刷、出版業採用。

據EPEA研究,紙類回收再製的過程,要添加許多化學藥劑,包括漂白劑、黏結劑、填充劑、包覆層、柔軟劑、活性劑、黏著膠劑等添加物,再生紙去除油墨製程,仍有油墨殘留,對人體健康與環境造成風險。

布朗嘉指出,「健康印刷的紙張經回收後,無法回收的部分可以自然分解回到生物循環,出版者可以在書籍或報章雜誌上做一個健康印刷的標誌,這是一個革命性突破,真正的創新,也為出版業、印刷業帶來升級的機會,提升競爭力,不必與東南亞國家進行低價惡性競爭。」

他舉例,「半世紀前,印刷產業使用90種有毒化學物質,如今使用50種有毒化學品,但減少破壞,並不會變好。你無法把這些有毒印刷品拿來做堆肥,我們必須改變心態,使用健康油墨印刷,才能扭轉情勢,創造正向循環經濟。」

(中國時報/謝錦芳)

樂觀的哲學家

循環創新 台灣可扮領頭羊
想像一下,如果地毯可以淨化空氣,該有多好?德國化學家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受訪時指出,法國室內裝潢材料公司TARKETT推出獲得搖籃到搖籃認證的Desso AirMaster系列地毯,可以比一般地毯有效淨化空氣中的粉塵(高4倍)、比硬地板高8倍。他期許台灣紡織業朝向搖籃到搖籃的理想努力,扮演全球領導者角色,研發生產對人體健康、環境有益的創新產品。

一頭捲髮、身穿淺綠外套的布朗嘉對台灣有特別的感情,2010年在台灣設立EPEA台灣分公司,並和環保署、工研院合作成立台灣搖籃到搖籃策略聯盟,目前有逾百家會員,輔導企業從源頭設計無毒、完全循環利用的產品。國際上包括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利華、Phillips、IKEA、Google等均已響應,台灣則有麗嬰房、遠東新世紀、友達、華碩、寶成、歐萊德、台糖、瑞助營造等加入。

布朗嘉說,全球約有1/3化學品用於紡織業,台灣紡織業在國際相當有競爭力,何不研發更多可以清淨空氣的紡織材料,生產具創新、高品質與美感的產品。

 

布朗嘉在臺灣循環紡織聯盟大師講堂發表專題演講,期許台灣紡織業邁向C2C。 (劉宗龍攝)

許多標榜循環經濟的產品,可惜設計錯誤,反而製造新問題。布朗嘉日前在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發表演說,他拿出一件黑色T恤,原始設計標榜從天然魚鱗提煉膠原蛋白,與回收保特瓶的聚酯纖維混紡,T恤上圖案為 PVC(聚氯乙烯)熱轉印的塑膠膜,成為文創商品。

他指出,由於廠商將適合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的材料混紡,使用可危害環境及人體的PVC,這樣一件T恤未來無法分解,也不能回收,於是製造新的問題。廠商說這是循環經濟,但這是錯誤示範。

布朗嘉提到,自己幾乎不買新衣服,身上穿的是二手衣。平時選購食物,一定選擇有機食材,不吃瀕臨絕種的動物,例如魚翅、烏龜。他也說,自己並非完美,由於常到各國演講、參加會議,必須搭乘飛機,而飛機排碳量非常大,這是不得已的。


手機中含有許多稀土,德國學者布朗嘉鼓勵台灣發展稀土回收系統。(本報資料照片)

搖籃到搖籃的設計方法與新商業模式發表以來,被視為新一波工業革命。布朗嘉說,目前全球有11000個產品獲認證,這些產品從源頭設計開始,企圖帶來正向足跡,對人體健康與環境帶來好的效益。以手機為例,每支手機至少含有41種稀土元素,包含多種國際上視為重要戰略物資的稀土,卻沒有被回收,他建議台灣可以好好發展稀土回收系統。

布朗嘉是台灣的老朋友,訪台超過20次,他像個哲學家與樂觀主義者,不斷鼓勵台灣的企業家,早日踏上搖籃到搖籃的路,期許台灣成為人類與自然共存的未來解方創新基地。

(中國時報/謝錦芳)


策畫、執筆:謝錦芳
攝影:劉宗龍